纪检监察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纪检监察
始终保持“赶考”的清醒坚定
信息来源: -        发表时间:2019/9/17       阅读次数:  635


 
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 作者:桑林峰

不忘历史,不忘初心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指出,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,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,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,以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。

1949年3月23日,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。毛泽东同志说:“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。”周恩来同志答道:“我们都应当考及格,不要退回来。”毛泽东同志坚定地说:“退回来就失败了。我们决不当李自成!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!”

进京“赶考”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明白,夺取全国胜利,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,建设国家、治理国家的路更长、更艰苦、更伟大。70年沧桑巨变,70载翻天覆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,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,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的面貌、国家的面貌、人民的面貌、军队的面貌、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。可以自豪地说,我们党在“赶考”路上交出了优异答卷。

回首来时路,砥砺赶考心。今天,我们党面临的“四大考验”、“四种危险”依然复杂严峻,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,“赶考”远未结束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,保持战略定力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。如果缺乏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,就难以继续考出好成绩。

“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”“赶考”,需要革命到底的精神。保持“赶考”的清醒和坚定,就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,认真学习党史、新中国史,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、新中国来之不易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,坚定理想信念,保持革命意志,发扬斗争精神,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,使“中国号”这艘巨轮继续破浪前进、扬帆远航。

“以百姓心为心,与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,是党的初心,也是党的恒心。”“赶考”,要带着初心和恒心。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,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。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,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起早贪黑辛勤干出来的;共和国的坚实大厦,是中国人民一砖一瓦日积月累艰苦构建的。群众利益无小事,一枝一叶总关情。党员干部只有始终坚持立党为公、执政为民,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,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,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。

“赶考”,离不开优良作风,也离不开奋斗精神。当前,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,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、任务更艰巨、挑战更严峻,容不得安于现状、固步自封,也容不得精神懈怠、无所作为。“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,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。”在这个船到中流浪更急、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期,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保持谦虚谨慎、不骄不躁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,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“考试”、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“考试”考好,才能答好新时代的答卷,谱写新长征路上更加辉煌的篇章。(桑林峰)

 

严保庸以联警己

 

:中国纪检监察报 发布时间:2019-09-12 08:00

 

  清代江苏丹徒人严保庸,字伯常,号问樵,道光九年(1829年)进士,十三年(1833年)授山东栖霞知县。

  严保庸笃志好学,尤擅长杂剧创作,兼工绘画书法。相比于政声,严保庸的才名更为时人所知,他先后著有《红楼新曲》《同心言》《盂兰梦》等剧本,演出后“风行都下”。

  严保庸还善作对联,就如上任栖霞后,他曾撰题一联于县衙大堂之上,联语为:

  暗室中自有鬼神,倘鉴余少昧天良,甘为一钱誓死;

  公堂上谁非父母,最怜尔难宽国法,苦从三木求生。

  在官署悬挂对联,据称始于宋代,至明清两代风气更甚。这种“官联”是中国传统楹联文化的一部分。“官联”乃官员表明自己的心迹、抱负、愿望的载体,内容多是惩腐兴廉、除恶彰善、勤谨为国、秉公为民等,严保庸的这副“自题栖霞县署大堂联”亦如此。

  这副对联的内容很明了:别人看不见的地方自有鬼神存在,倘若发现我有违背良心之举,甘愿为收受一钱私利而死;公堂之上谁不是为人父母,最可怜你们难以得到国法的宽恕,苦于从三木中寻求生存。

  上联“暗室中自有鬼神”乃用汉代“四知太守”杨震的典故,杨震以“天知,神知,我知,子知”一言拒绝了别人的贿赂。上联“甘为一钱誓死”,让人想起了被康熙誉为“天下清官第一”的张伯行,曾有“我为官,誓不取民一钱”的壮语。下联“苦从三木求生”,所谓“三木”为古代架在犯人颈、手、足三处的刑具,皆为木制。这副对联上联鞭策自己,下联警诫他人,官员自守清廉,百姓免于刑狱,则政风和畅,天下太平。

  清代学者梁章钜编撰的《楹联续话》中收录有严保庸的对联数十副,其中在卷二中,对于严保庸的这副“自题栖霞县署大堂联”有介绍,从中我们也可以得知这副联的来历。

  原来严保庸在栖霞做官时,“每奉家君子手谕,谆谆以立身居官为勖”,父亲曾赐给他一副对联,严保庸“受而谨书之,悬之厅事,朝夕自勉”。严保庸觉得这副对联意思很好,为推广其意,自写了一副对联,挂在栖霞县署大堂上,也就是上面介绍的对联。

  那么,严保庸父亲的那副对联是什么呢?《楹联续话》中也有记录,此联如下:

  职在地方,但无忘该管地方,即为尽职;

  民呼父母,倘难对自家父母,何以临民。

  严父此联通俗易懂:在地方任职,要不忘应该管理的地方事务,如此便可称尽职;百姓称呼你为“父母官”,但如果你的所作所为难以面对自己的父母,又怎么能面对人民呢。这是一个父亲对为官的儿子要尽忠职守的教诲。而严保庸自题的县衙联,也当是在领悟了父亲的用心后,既是向父亲保证,也是向世人表明,作为一个地方官员,自己会秉公无私、为民分忧的决心。

  史载严保庸在栖霞两年,“为政颇有政绩”。道光十五年(1835年),严保庸丁忧回乡,从此长居故里,一心著述传艺。(王天相 孙慧铭)

 

甘肃省核地质二一三大队版权所有
地址: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路19号  邮编: 741020电话:0938-2736315 传真:0938-2914932
网址:http://www.hd213.com 邮箱:hdz213@126.com
备案号:陇备08080754号 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388号